学术活动
北京德育论坛:爱的解释及其教育实现——孔子的“仁”与诺丁斯“关怀”概念之比较
2023-06-12
来源:教育学院 供稿:教育学院 点击次数:大阳城集团99aa(中国)有限公司
时间:2023 年 6 月 12 日9:30-11:30
地点:大阳城集团99aa东一区 B506
主讲人:檀传宝
主持人:高洁
主办单位:教育学院
主讲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曾任全国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审查委员、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德育原理》编写项目第一首席专家等。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 200 余篇,撰写个人专著 10 余部、诗文自选集 2 部。其中《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念与操作》、《走向新师德》入选“影响教师的 100 本书”(2009),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2010)等。2007、2008、2011年曾经 3 度入选“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录。
主讲内容简介:
尽管存有时代及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孔子与诺丁斯中美两位相隔数千年的思想家关于教育爱及其实现的有关论述仍然有许多令现代人惊奇的交集。以《论语》以及诺丁斯的代表作《关怀: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路径》两本著作为文本,进行“仁”与“关怀”概念的比较不难发现:在爱及其关系性、动机移置、情境性、愉悦体验等方面,两大概念都有着十分明确的共性。此外,所谓女性思维其实是人类思维的整体超越,男性一样可以有女性的关怀伦理;关系性思维不仅是关怀的具体建议,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教育爱永远都是具体的,因材施教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以上结论对于教育实践中仁爱与关怀的理论解释、有效实现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